【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在会计实务中,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是企业财务处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会计准则的准确应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对政府补助确认与计量的总结,并结合常见判断题进行分析。
一、政府补助的基本概念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二、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政府补助应当在满足以下条件时予以确认:
1. 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的条件;
2. 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款项。
三、政府补助的计量方法
政府补助的计量方式通常分为两种:
类型 | 计量方法 | 说明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 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 指用于购建或形成的长期资产的补助 |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 指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费用或损失 |
四、常见判断题解析(正确选项)
题目 | 正确与否 | 解析 |
政府补助必须以货币形式存在 | ❌ | 可以是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 | 应先确认为递延收益,按资产使用年限分摊 |
政府给予企业的税收返还属于政府补助 | ✅ | 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后,无论是否满足条件都应确认收入 | ❌ | 必须满足条件且能够收到才确认 |
政府补助可以用于补偿企业以前期间的支出 | ✅ | 符合“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定义 |
政府补助的确认时间点为实际收到款项时 | ❌ | 应在满足条件并预计能够收到时确认 |
五、总结
在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过程中,企业应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区分补助类型,合理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特别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需在资产使用期内分期确认,而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入损益。
通过上述表格和解析,可以帮助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政府补助事项,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会计错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细节,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及相关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