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资料】“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以下是关于“天宫一号”的详细资料总结。
一、基本概况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天宫一号 |
英文名称 | Tiangong-1 |
发射时间 | 2011年9月29日 |
发射地点 | 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运行轨道 | 近地轨道,高度约340公里 |
任务周期 | 2011年—2018年(预计寿命2年,实际运行6年) |
总质量 | 约8.5吨 |
主要功能 | 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支持航天员短期驻留 |
二、主要任务与技术验证
“天宫一号”作为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承担了多项重要任务,包括:
1.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验证
- 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完成无人和有人交会对接。
- 验证了自动和手动对接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设打下基础。
2. 航天员短期驻留
- 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进行了为期约两周的驻留。
- 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操作,如舱内行走、设备维修等。
3. 空间科学实验
- 开展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材料、流体等科学实验。
- 探索了在太空中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4. 推进系统与能源系统测试
- 测试了空间站所需的推进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及能源管理技术。
三、历史意义
“天宫一号”是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成功运行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也为后续“天宫”空间站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天宫一号”,中国掌握了空间站的关键技术,为未来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退役与再入
2016年,“天宫一号”完成主要任务后,进入低轨道并逐渐衰减。2018年4月2日,它在完成使命后,受控再入地球大气层,最终坠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未对地面造成威胁。
五、总结
“天宫一号”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承载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与探索宇宙的梦想。它的成功运行不仅推动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为中国未来建设大型空间站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天宫一号”相关技术细节或后续“天宫”空间站的发展情况,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