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世界本质、人类思维与现实关系的学科,其核心问题之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通常被表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而哲学基本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存在和思维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在哲学史上,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成为划分哲学派别的重要标准。所谓“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指的是“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存在”或“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家们在认识论上的立场。
一、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关注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否可以被认识,即人的思维是否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这个问题涉及的是认识的可能性与有效性,是关于真理的可获得性的问题。
- 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即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那么这种观点属于可知论。
- 如果认为思维无法完全认识存在,或者存在本身不可知,则属于不可知论。
二、不同回答的哲学派别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流派:
回答类型 | 哲学派别 | 主要观点 |
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 可知论 | 认为人的思维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真理是可以被认识的。代表人物如马克思、恩格斯等。 |
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 不可知论 | 认为世界的本质不可知,人类的认识有限,无法彻底了解现实。代表人物如休谟、康德等。 |
对认识可能性持中立态度 | 二元论 |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主张两者相互独立。代表人物如笛卡尔等。 |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以及相关哲学流派的标准。这一区分不仅影响了哲学家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也深刻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真理和人类认知能力的看法。
通过理解这一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不同哲学体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在思想上更加开放与批判性地思考世界。
答案: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