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配方及方歌】三仁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主要用于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其功效为宣畅气机、清热利湿,适用于身重疼痛、胸闷不饥、舌苔白腻或黄腻、脉缓等症状。
以下是对三仁汤的配方及方歌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便于理解与记忆。
一、三仁汤配方
药物名称 | 用量(克) | 功效 |
杏仁 | 15 | 宣肺止咳,润肠通便 |
白蔻仁 | 10 | 化湿行气,醒脾和胃 |
薏苡仁 | 30 | 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
半夏 | 10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厚朴 | 12 | 行气除满,燥湿消痰 |
通草 | 6 |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
滑石 | 18 | 清热解暑,利水通淋 |
竹叶 | 6 |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
注:具体用量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适当调整,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二、三仁汤方歌
方歌
> 杏蔻薏仁半夏同,
> 厚朴通草滑石中,
> 竹叶清热兼利湿,
> 湿温初起此方宗。
解释:
- 杏蔻薏仁半夏同:说明本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组成。
- 厚朴通草滑石中:指出厚朴、通草、滑石为辅药。
- 竹叶清热兼利湿:强调竹叶的作用为清热利湿。
- 湿温初起此方宗:点明本方用于湿温初起,是治疗此类病症的代表方。
三、适用症状与注意事项
项目 | 内容 |
适应症 | 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身重疼痛、胸闷不饥、舌苔白腻或黄腻、脉缓等 |
禁忌症 | 阴虚内热者慎用,脾胃虚寒者不宜 |
使用注意 | 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使用;煎煮时应先煎薏苡仁,后下其他药物 |
四、总结
三仁汤作为治疗湿温病的经典方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组方严谨,配伍合理,既注重祛湿,又兼顾清热,体现了中医“祛邪扶正”的治疗原则。通过掌握其配方和方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经典方剂。
如需进一步了解三仁汤的现代研究或临床应用案例,可参考相关中医文献或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