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外周阻力 外周血管阻力】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外周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与血压的调节、血流的分布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
一、什么是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是指血液在流经小动脉和微动脉时所遇到的阻力。这种阻力主要由血管的直径、长度、血液黏稠度以及血管壁的弹性等因素决定。当血管收缩时,外周阻力会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反之,血管舒张时,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二、什么是外周血管阻力?
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是一个更具体的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全身循环系统中血液流动所遇到的总阻力。它反映了整个外周血管床对血流的阻碍程度,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SVR的计算公式为:
$$
SVR = \frac{(MAP - CVP)}{CO} \times 80
$$
其中:
- MAP:平均动脉压(mmHg)
- CVP:中心静脉压(mmHg)
- CO:心输出量(L/min)
三、外周阻力与外周血管阻力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 外周阻力 | 外周血管阻力 |
定义 | 血液流经小动脉和微动脉时的阻力 | 全身循环系统中血液流动的总阻力 |
范围 | 局部血管 | 全身血管 |
影响因素 | 血管直径、血液黏稠度 | 血管直径、血液黏稠度、心输出量 |
测量方式 | 通过局部血流变化推断 | 通过血压和心输出量计算 |
临床意义 | 反映局部血流情况 | 反映整体循环状态 |
四、总结
外周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虽然在名称上相似,但其内涵和应用范围有所不同。外周阻力更侧重于局部血管的变化,而外周血管阻力则是一个整体性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在临床上,两者都是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血压调控机制,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