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诗书喜欲狂原文及译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尤为脍炙人口,表达了诗人得知战乱平息、国家恢复安定后的激动心情。以下为该诗的原文、译文及简要总结。
一、原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译文
>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我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裳。
> 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他们脸上的愁容不知去了哪里,我高兴得忍不住把诗书都卷起来,兴奋得几乎要发狂。
> 在阳光下高声歌唱,尽情饮酒,趁着青春年华,赶紧回家乡。
> 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一路南下,直达洛阳。
三、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后,官军收复失地,诗人听闻消息后激动不已 |
核心诗句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诗意表达 | 表达诗人因战乱结束、国家重归安定而产生的强烈喜悦之情 |
情感基调 | 激动、欢快、充满希望 |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四、赏析要点
1. 情感真挚:杜甫通过“涕泪满衣裳”“喜欲狂”等词句,生动展现了自己听到好消息时的真实情感。
2. 结构紧凑:全诗四联,层层递进,从震惊到欣喜,再到对未来的憧憬,情感脉络清晰。
3. 细节描写:如“却看妻子愁何在”,通过家庭成员的表情变化,侧面反映诗人内心的转变。
4. 地域意象:诗中提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增强了诗的历史感与地理感。
五、结语
“漫卷诗书喜欲狂”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