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里及的意思】在中文成语“过犹不及”中,“及”是一个关键的字词,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整个成语的内涵。以下是对“过犹不及”中“及”的具体解释,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总结。
一、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曰:‘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了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这里的“及”指的是“达到”或“达到某种程度”。也就是说,做事要适度,不能过分也不能不足。
- “过”:指超过、过度。
- “及”:指达到、达到标准或程度。
- “不及”:指没有达到、不足。
因此,“过犹不及”强调的是“适度”的重要性,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分寸,避免走向极端。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成语中的作用 |
过 | 超过、过度 | 表示行为或程度超过了应有的范围 |
犹 | 如同、好像 | 表示比较,相当于“如同” |
不及 | 没有达到、不足 | 表示行为或程度未达标准 |
及 | 达到、达到某种程度 | 是成语的核心字之一,表示“达到” |
三、延伸理解
“及”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达到”、“触及”等含义。例如:
- “及第”:科举考试中榜。
- “及格”:达到合格的标准。
- “及物”:涉及事物。
在“过犹不及”中,“及”与“过”相对,形成一种对比关系,说明无论是“过”还是“不及”,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四、结语
“过犹不及”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讲究“中庸之道”,做事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欠缺。而“及”作为其中的关键字,承载着“达到”这一核心意义,是理解该成语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