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诗词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那句“君问归期未有期”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它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短短七个字,既道出了对方殷切的询问,又表达了自己无法确定归期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句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人性的温度。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则将背景设定在一个秋雨连绵的夜晚。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待,即使此刻身处困境,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希望。
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写给远方亲人的信笺,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人性共鸣。当我们读到这些诗句时,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体会到那份难以言表的思念与期盼。
因此,“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对应的这首诗,便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