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任务。该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还强调法治观念的形成,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政策,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素养总结
1.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2. 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规范能力。
3. 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事的自觉性。
4. 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5.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感。
6. 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一览表
核心素养名称 | 具体内容说明 |
政治认同 | 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方向。 |
道德修养 | 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良好道德品质。 |
法治观念 | 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具备依法维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
健全人格 | 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备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自我调节能力。 |
责任意识 | 认识自身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增强担当意识。 |
实践能力 | 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
通过以上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为他们未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