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烛之武退秦军》里,所有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烛之武退秦军》里,所有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8 06:56:12

《烛之武退秦军》是《左传》中的经典篇章,文中语言精炼且富有表现力,但其中包含了不少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挑战和趣味。以下是对文章中出现的这些语言现象的系统梳理。

古今异义词

1. 行李:在现代汉语中,“行李”指旅行时携带的物品;而在古文中,“行李”指的是外交使节或出使的人。

2. 夫人:现代汉语中,“夫人”是对已婚女性的尊称;而古文中,“夫人”通常指诸侯的妻子。

3. 以为:现代汉语中,“以为”表示认为;古文中,“以为”常常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意为“把……当作”。

4. 牺牲:现代汉语中,“牺牲”指为了正义事业献身;古文中,“牺牲”指祭祀用的牲畜。

5. 东道主:现代汉语中,“东道主”指请客的主人;古文中,“东道主”指的是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即接待过客的人。

一词多义

1. 若:可以表示“如果”,也可以表示“像”或者“你”。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这里的“若”表示“如果”。

2. 其:可以作为代词,也可作语气词。如:“吾其还也”,这里的“其”表商量语气。

3. 之: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助词。例如:“邻之厚,君之薄也”,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 焉:可以表示兼词“于是”,也可以表示疑问代词“哪里”,或者语气助词。

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越国以鄙远”,“鄙”本为名词“边邑”,此处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边邑”。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越国以鄙远”,“远”本为形容词“遥远的地方”,此处活用为名词。

3. 使动用法:如“既东封郑”,“封”本为名词“疆界”,此处用作使动,意为“使……成为疆界”。

4. 意动用法:如“阙秦以利晋”,“利”本为形容词“有利”,此处用作意动,意为“认为……有利”。

特殊句式

1. 宾语前置:如“夫晋,何厌之有?”中,“何厌之有”即“有何厌”,属于宾语前置。

2. 状语后置:如“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3. 判断句:如“是寡人之过也”,通过“也”字表判断。

4. 被动句: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取”字隐含被动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烛之武退秦军》展现了丰富的语言现象,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加深对古文的理解,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