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允恪介绍】爱新觉罗允恪是清朝皇室成员之一,属于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中的一位。虽然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如其兄弟如雍正帝(胤禛)或乾隆帝(弘历),但作为皇室一员,他的生平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对爱新觉罗允恪的基本信息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允恪,字允恪,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他自幼聪慧,性格沉稳,深得父亲康熙帝的喜爱。然而,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政治斗争中,允恪并未积极参与,而是选择低调处世,因此在雍正帝即位后未受到严重打击,反而在乾隆时期得到一定封赏。
允恪一生较为平静,主要活动在宫廷之中,参与一些礼仪和宗室事务。他没有直接参与重大政治决策,但在皇室内部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人物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爱新觉罗允恪 |
字 | 允恪 |
生卒年 | 1684年-1757年 |
父亲 |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母亲 | 侧福晋郭氏 |
皇子排行 | 第十七子 |
年号 | 康熙、雍正、乾隆 |
官职 | 曾受封为贝勒,后晋升为郡王 |
特点 | 性格沉稳,不参与夺嫡,生活低调 |
历史评价 | 在皇室中地位稳定,未卷入激烈政治斗争 |
三、结语
爱新觉罗允恪作为清朝皇室的一员,虽非显赫人物,但其低调处世的态度使其在动荡的宫廷环境中得以善终。他的生平反映了清代皇子在权力斗争中的不同生存策略,也为研究清代皇室生活提供了参考。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允恪的故事虽不轰动,却也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