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的泥丸是什么意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其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是全诗中最具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部分之一。其中“泥丸”一词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与讨论。
一、
“泥丸”原意是指小泥球,但在《七律·长征》中,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学意义。毛泽东用“泥丸”来形容乌蒙山的高大险峻,表现出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不迫与英勇无畏。这种夸张手法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字面来看,“泥丸”似乎微不足道,但诗人却将其与“乌蒙磅礴”相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红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高昂斗志的形象。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诗中的作用 | 文学表现手法 | 情感表达 |
泥丸 | 小泥球,比喻微小的事物 | 与“乌蒙磅礴”形成对比 | 夸张、比喻 | 表现红军的英勇与乐观 |
乌蒙 | 乌蒙山,地名,山势险峻 | 描写自然环境的险恶 | 现实描写 | 突出长征的艰难 |
走泥丸 | 形容乌蒙山像小泥球一样在脚下滚动 | 强调红军的气势和力量 | 拟人、夸张 | 展现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
三、结语
“泥丸”虽为微小之物,但在毛泽东笔下却成为红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象征。通过这一形象化的表达,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险阻的蔑视,也表达了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这种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的结合,使《七律·长征》成为一首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