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考点汇总】韩愈的《师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字词解释、句式分析、特殊用法、思想内涵等方面对《师说》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文言实词与虚词
序号 | 词语 | 词性 | 释义 | 出处 |
1 | 师 | 名词 | 老师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2 | 之 | 助词 | 的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3 | 所以 | 结构助词 | ……的原因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 | 焉 | 语气词 | 于此 | “不耻相师,或师焉” |
5 | 其 | 代词 | 他们 | “其皆出于此乎” |
6 | 也 | 句末语气词 | 表肯定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7 | 夫 | 发语词 | 那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二、文言句式归纳
类型 | 句子 | 说明 |
判断句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也”表判断 |
宾语前置 | 不耻相师,或师焉。 | “师焉”即“师之” |
状语后置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而知之”为状语后置 |
固定结构 | 吾未见其明也。 | “未见……也”表示否定判断 |
疑问句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矣”表感叹,兼疑问 |
三、古今异义词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学者 | 求学的人 | 有学问的人 |
知识 | 了解、明白 | 系统的知识体系 |
然后 | 这样之后 | 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
众人 | 一般人 | 很多人 |
于是 | 在这种情况下 | 表示承接的连词 |
四、文言文特殊用法
类型 | 例子 | 解释 |
使动用法 | 余嘉其能行古道 | “嘉”意为“赞赏”,这里作“使……嘉”理解 |
意动用法 | 吾从而师之 | “师”意为“以……为师”,属意动用法 |
通假字 | 或师焉,或不焉 | “不”通“否” |
词类活用 | 吾师道也 | “师”作动词,意为“学习” |
五、思想内容要点
1. 尊师重道:强调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择师标准: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即以道为师。
3. 反对耻学于师: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向人学习的不良风气。
4. 提倡从师学习:指出“圣人无常师”,鼓励人们广泛学习,不断进步。
六、常见考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1. 文言实词解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注意多义词和古今异义。
2. 句子翻译:注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保持原意。
3. 文言句式识别:掌握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基本句式。
4. 思想内容理解:结合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七、总结
《师说》不仅是一篇文言文典范,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通过对其文言知识点的系统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关于学习态度和教育理念的启示。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注重积累,强化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