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译文及注释】一、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天竺寺中秋夜晚的桂花香气和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恬淡情怀。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译文与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境与语言特色。内容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对比。
二、译文及注释表
原文 | 译文 | 注释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的夜晚,桂花飘香。 | “天竺寺”为杭州名刹,位于灵隐山。“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古时称“中秋”。“桂子”指桂花,象征高洁与美好。 |
寂寂花心空自语 | 花朵静静开放,仿佛在无声地诉说。 | “花心”指花蕊,“空自语”表现花的孤寂与无人欣赏。 |
翻翻叶底谁相觅 | 叶片翻动,却无人来寻。 | “翻翻”形容叶子摇曳,“相觅”意为寻找,表达一种寂寞与疏离感。 |
未必东风能作主 | 不一定秋风能主宰这一切。 | 表达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也暗示人生无常。 |
每年长是别离时 | 每年都是离别之时。 | “别离”既指人与人的分离,也可引申为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 |
三、诗歌赏析
此诗虽短,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桂花与寺庙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幽远的氛围。诗中“未必东风能作主”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含蓄,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平淡中见真情”的风格。
四、结语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通过对中秋夜桂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译文与注释,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