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是不是成语】“世外桃源”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那么,“世外桃源”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本文将从词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析
“世外桃源”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景优美、生活安逸的理想国度,后人将其称为“世外桃源”。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表示理想中的避世之地或美好世界。
二、是否为成语?
结论:是成语。
虽然“世外桃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四字成语(如“画龙点睛”、“守株待兔”等),但它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具有固定的含义和结构,常被归类为成语类词汇或固定搭配。
三、词语特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名词/成语 |
来源 | 出自《桃花源记》,由陶渊明创作 |
含义 | 比喻理想中的安宁、美好、与世隔绝的地方 |
使用场景 | 描述理想生活环境、隐居之所、美好愿景等 |
是否成语 | 是(现代常用成语类词汇) |
常见搭配 | “寻找世外桃源”、“心中有世外桃源” |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1. 与“桃源”混淆
“桃源”本身不是成语,而是“世外桃源”的一部分。单独使用“桃源”时,需根据语境判断其是否构成成语。
2. 与“人间仙境”对比
“人间仙境”也是形容理想之地的词语,但不属于成语,更多是口语化表达。
3. 与“理想国”对比
“理想国”来自柏拉图的哲学著作,虽也有类似含义,但属于外来词汇,不属汉语成语体系。
五、总结
“世外桃源”虽然是从古文演变而来的词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广泛使用,具备成语的特征:固定结构、明确含义、常用表达。因此,可以认为“世外桃源”是一个现代汉语中的成语类词汇,常用于文学、写作和日常表达中,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终结论:
✅ “世外桃源”是成语(或成语类词汇),常用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