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译文】一、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讲述的是东汉名将马援年轻时因家中经济困难,向兄长马况辞别,外出谋生的故事。这段文字体现了马援早年生活的艰辛与志向远大,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中常见的兄弟情谊和家国情怀。
原文简短,但意义深远,展现了马援不畏艰难、立志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他虽出身贫寒,却能以坚定的意志走出困境,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 | 马援年轻时因为家中经济困难,向他的兄长马况辞别 |
乃游于陇汉之间 | 于是他游历于陇地与汉水一带 |
而无妻无子 | 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孩子 |
每到一郡,辄见其地多有良田,而百姓贫苦 | 每到一个郡,他就看到那里有很多肥沃的土地,但百姓生活贫困 |
乃叹曰:“丈夫为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于是他感叹道:“大丈夫立志,贫穷时应独善其身,显达时要兼济天下。” |
三、内容解析:
这段话虽然简短,但包含了几个重要信息:
1. 家庭背景:马援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经济状况不佳,这促使他离开家乡寻求发展。
2. 离别兄长:他选择向兄长辞别,体现出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决心。
3. 游历四方:他游历各地,观察民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4. 志向远大:他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表明了他不仅关注个人命运,更关心国家与百姓的福祉。
四、结语: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展示了一个人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勇于担当的品质。马援后来成为东汉的重要将领,正是因为他早年的磨砺与志向,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