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朝之年的解释杖朝之年的解释是什么】一、说明
“杖朝之年”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主要用于形容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长者。该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七十曰耄,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頤。”而“杖朝”一词则源于古代尊老的传统,即年满七十岁的人可以手持拐杖进入朝廷,表示受到尊敬。
在现代社会,“杖朝之年”虽不再用于官方场合,但常被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敬意和祝福,象征着长寿与智慧并存。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名称 | 杖朝之年 |
| 出处 | 《礼记·王制》 |
| 含义 | 指年事已高的老人,通常指70岁以上的长者。 |
| 来源 | 古代尊老传统,年满70岁可持杖入朝,受人尊敬。 |
| 引申意义 | 表示长寿、智慧、德高望重。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祝福或描述年长者,不具法律或官职意义。 |
| 相关称谓 | 耄耋之年(80-90岁)、期颐之年(100岁) |
三、结语
“杖朝之年”不仅是对年龄的一种称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长辈的尊重与敬仰。虽然现代社会中这一说法已较少使用,但在文学、礼仪或日常祝福中,仍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