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堵相关诗词】“阿堵”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代“钱”,出自《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王衍)雅尚清谈,而吝于财,每云:‘钱,货也,何庸多取?’其妻郭氏尝劝之曰:‘君不修名,而但务财,非所以养德。’夷甫曰:‘吾本无心,但好钱耳。’于是人谓之‘阿堵物’。”后世便以“阿堵”代指金钱。
在古典诗词中,“阿堵”虽不是常见词汇,但在一些文人笔下,仍可见其踪迹。这些诗词或讽刺、或自嘲、或感慨,反映了古人对金钱的态度与情感。
一、总结
“阿堵”作为“钱”的代称,在古诗文中虽不常见,但仍有文人借其表达对财富的思考与态度。从内容上看,这些诗词大多带有讽刺、自嘲或感慨的意味,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金钱的复杂心理。
二、阿堵相关诗词一览表
| 诗词名称 | 作者 | 内容节选 | 诗句出处 | 诗词风格 | 主题 |
| 《咏史》 | 左思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久屈,终当跃马鞍。……朝服乘轻车,暮宿千金堂。……” | 《左太冲集》 | 咏史讽今 | 对权贵与金钱的讽刺 |
|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白氏长庆集》 | 借景抒情 |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间接反映对世俗的超脱 |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白居易 |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别有人。” | 《白氏长庆集》 | 感叹人生 | 虽未直接提及“阿堵”,但隐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
| 《题西林壁》 |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东坡七集》 | 哲理诗 | 反映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暗含对金钱的反思 |
| 《临江仙·送钱穆父》 | 苏轼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东坡乐府》 | 哲理抒情 | 表达对人生浮沉的豁达态度,隐含对金钱的淡泊 |
三、结语
虽然“阿堵”在古诗词中并不频繁出现,但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却深远。古人借“阿堵”表达对金钱的态度,既有讽刺,也有自省,更有超脱。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财富、人生和道德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