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意思是什么】“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端正、严肃地坐着的姿态。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用来表现人物的庄重、严肃或拘谨的态度。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正襟 | 整理衣襟,使衣襟端正 |
| 危坐 | 端正地坐着 |
整体意思:指人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态度严肃、庄重或拘谨。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史记·礼书》:“正襟危坐,以听君子之言。”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描写人物神态 |
| 近义词 | 肃然起敬、端端正正、仪态庄重 |
| 反义词 | 跺脚撒娇、歪坐懒散、随意不拘 |
三、常见语境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学校课堂 | 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们立刻正襟危坐,准备上课。 |
| 官场会议 | 在正式会议上,领导正襟危坐,显得非常严肃。 |
| 文学描写 | 他正襟危坐,仿佛在思考人生的重大问题。 |
四、文化意义
“正襟危坐”不仅仅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礼仪和修养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坐姿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对场合的尊重。因此,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五、总结
“正襟危坐”是一个表达庄重、严肃姿态的成语,适用于正式场合或描写人物神情。它不仅具有语言上的美感,也承载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掌握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深层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汇,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