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三十六计的全部故事

2025-10-18 16:04:47

问题描述:

三十六计的全部故事,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8 16:04:47

三十六计的全部故事】《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经典著作,相传为南北朝时期所编,后经历代整理完善。全书共分为六套计策,每套包含六计,共计三十六计。这些计策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广泛应用,也广泛影响了现代商业、政治、人际交往等领域。以下是对《三十六计》全部计策的总结与简要故事说明。

一、总述

《三十六计》以“虚虚实实、出其不意”为核心思想,强调在敌我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通过智慧和策略取得胜利。其内容涵盖攻防、奇袭、诱敌、撤退等多种战术手段,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三十六计列表(附简要故事)

序号 计策名称 简要解释及故事说明
1 走为上计 在无法取胜时选择撤退,保存实力。如: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多次采用此计,避免正面冲突。
2 围魏救赵 攻打敌人后方,迫使敌军回援。如:战国时期齐国围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将桂陵回援,解赵国之围。
3 借刀杀人 利用第三方势力打击敌人。如:曹操利用刘备、孙权对抗袁绍,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
4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时出击。如:诸葛亮在祁山之战中多次采用此计,消耗魏军体力。
5 声东击西 声称进攻东边,实际攻击西边。如:韩信暗中调兵,佯攻东方,实则突袭南方。
6 无中生有 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如:诸葛亮在空城计中假装城内有伏兵,吓退司马懿大军。
7 暗度陈仓 秘密行动,出其不意。如:刘邦从栈道秘密进军,绕过秦军防线,攻入关中。
8 隔岸观火 看着敌人内斗,坐收渔利。如:孙权在赤壁之战中观望曹操与刘备的战局,最终联合刘备击败曹操。
9 笑里藏刀 表面友好,实则暗藏杀机。如:项羽假意与刘邦结盟,实则设下鸿门宴,企图除掉刘邦。
10 李代桃僵 以他人代替自己承担风险。如:战国时期赵国派李牧代替其他将领,以保全国家利益。
11 顺手牵羊 在敌人混乱时趁机夺取利益。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敌军撤退时迅速追击,扩大战果。
12 浑水摸鱼 在混乱中获取好处。如:晋军在吴国发生内乱时趁机进攻,迅速占领江南地区。
13 乘火打劫 在敌人遭难时趁机攻击。如:曹操在袁绍死后,趁机消灭其残余势力。
14 抛砖引玉 用小利引诱敌人上钩。如:诸葛亮用蜀锦作为诱饵,吸引魏军深入蜀地。
15 瞒天过海 隐瞒真实意图,制造假象。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秘密调动兵力,成功夺权。
16 空城计 以假象迷惑敌人。如:诸葛亮在西城面对司马懿大军时,故意弹琴示弱,骗得对方退兵。
17 苦肉计 自己受苦以骗取敌人信任。如:周瑜假意惩罚黄盖,使黄盖诈降曹操,火烧赤壁。
18 釜底抽薪 直接切断敌人的根本。如: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粮草,使其士气崩溃。
19 混淆视听 造成信息混乱,使敌人难以判断。如:孙膑在桂陵之战中故意放出假消息,误导魏军。
20 调虎离山 引诱敌人离开根据地。如:曹操利用张燕诱敌,使其脱离巢穴,便于歼灭。
21 假道伐虢 借路攻打别国。如: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事后又灭了虞国。
22 借尸还魂 借助旧势力或资源重新崛起。如:刘邦借项羽之力起兵,后来反戈一击。
23 趁火打劫 在敌人陷入困境时发动攻击。如:宋朝在辽国发生内乱时,趁机扩张领土。
24 打草惊蛇 故意暴露目标,试探敌人反应。如:韩信在战前故意泄露军情,诱使敌军暴露弱点。
25 金蝉脱壳 以假象迷惑敌人,自身悄然撤离。如: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用木雕替代自己,骗过魏军。
26 指桑骂槐 借题发挥,间接批评。如:曹操在酒宴上借酒骂人,实则警告部下。
27 假痴不癫 装作糊涂,实则清醒。如:刘备在曹操面前装傻,以保全性命。
28 远交近攻 与远方国家结盟,先攻近邻。如:秦国采用此计,先灭韩、赵,再图楚、齐。
29 美人计 利用女性迷惑敌人。如:西施被越王勾践送入吴宫,扰乱夫差心智,最终帮助越国复国。
30 空城计 与第16计重复,此处为补充说明。
31 反客为主 将对手置于被动地位。如:刘备在荆州时,逐渐掌握主动权,最终占据益州。
32 逆向思维 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如:诸葛亮在北伐时多次改变战略,让魏军措手不及。
33 借力打力 借用敌人之力打击敌人。如:孙权利用刘备的力量对抗曹操,实现双赢。
34 反间计 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如:诸葛亮在南蛮战役中,使用反间计分化孟获部众。
35 走为上计 与第1计重复,此处为补充说明。
36 虚虚实实 制造真假难辨的局面。如:韩信在井陉之战中,故意布置假旗,迷惑赵军。

三、总结

《三十六计》不仅是古代战争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生活中应对复杂局面的重要参考。它强调灵活应变、心理战、信息战和战略部署,适用于各种竞争环境。虽然部分计策带有一定诡谲色彩,但其核心思想——以智取胜、以巧制胜——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职场、商战还是人际关系中,合理运用“三十六计”的理念,都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